5月26日,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就《行动计划》进行解读。其中指出,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与产业、贸易、消费融合发展,推广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车、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支持贸港航一体化发展。
2025年6月1日,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将正式施行。首次增设“快递包装”专章,以法治力量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鼓励快递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的同时,针对绿色包装成本高的问题,规定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要求快递企业优化包装设计,减少二次包装,建立包装物回收制度,并定期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同时,国家将推动快递企业与电商、生产企业协同,推广商品原装直发,从源头减少包装浪费。
6月4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关于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的通知。国家标准计划《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由工信部提出,委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执行。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项目周期22个月,于2024年3月22日申报。公示开始日期为2025年6月4日,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4日。
交通运输部近日在四川省进行调研,重点关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内河航运发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强调,要全面增强物流枢纽功能,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提升中欧班列运行品质和运输效能。
此外,刘伟指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深化数据融合共享,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对于川藏铁路建设,要坚持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同时,要安全有序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拓展丰富应用场景,努力营造低空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
5月28日,小马智行与广州公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在自动驾驶汽车和出行平台业务、自动驾驶汽车后服务市场业务、自动驾驶物流运营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
5月29日,货拉拉召开了主题为“算法向善,护航权益”的互联网货运行业算法研讨会。会上公布了第二批算法公开举措,涵盖分播单和自动降抽佣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单公里低价订单运价动态调涨、运费拖欠管控、假单和外挂打击、司机安全及休息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推动双方在政策研究智库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化模型开发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助力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6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的专利。专利摘要显示,该发明可以降低门槛梁传递至安装纵梁的撞击力,减少安装纵梁的变形,有利于降低电池装置受到挤压变形的概率,可以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6月3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披露:五年前小米就开始投资研发机器人领域,目前汽车工厂正在试用相关能力,小米的汽车芯片正在研发中,预计也将很快推出。
6月3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共驾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专利公布。
6月3日,四维图新公告称,公司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开展合作运营及合作探索,在大模型应用、辅助驾驶及车联网、汽车行业专属云、车企出海服务、智慧交通等多个优势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战略探讨和业务拓展。该协议为双方战略合作的意向性、框架性文件,具体合作内容将根据后续签署的正式文件进一步落实和推进。
6月4日消息,极兔南阳市唐河北网点目前已投入3台新型无人车,它们串联起了周边的35家驿站。从效率来看,新型无人车具备全天候、高频次稳定运行的能力,每台车单次可装载800至1000件快递,每天最多能跑5个来回。此外,无人车集成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与智能感知系统,能够自动规划最优配送路线,并根据实时路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快递准时送达。在成本方面,每台无人车可节约1个人力,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支出。
近日,顺丰集团与特步集团在特步集团创新中心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据悉,此次合作将聚焦自动化仓的核心,全球化与绿色低碳是未来延伸与探讨。顺丰将依托智能仓储、动态路由规划、AI分单等技术,为特步提供全链路物流解决方案,助力其终端门店配送效率提升,退换货响应时效缩短;同时,双方将探索多式联运、可循环包装等绿色物流模式,共建行业低碳标杆。
迈尔微视专注物流仓储自动化领域多年,深度聚焦行业痛点,与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累计交付数万台3D视觉传感器,稳居行业前沿。基于3D视觉传感器,迈尔微视推出了人工叉车定位RTLS系统与库位状态识别系统,为仓储物流提供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
1、人工叉车定位系统
人工叉车定位系统通过在叉车顶部安装3D视觉相机,捕捉天花板和墙壁的自然特征,实现1-5厘米的高精度定位,相较UWB的20-50厘米精度有显著提升。同时,结合IMU辅助定位,确保在遮挡或视觉不足环境下的连续稳定定位。系统不仅提供实时定位支持,还具备车辆速度检测功能。通过分析叉车的行驶速度和当前位置,系统能够在危险区域内对超速行为进行实时提醒,同时提示驾驶员周围的车辆及潜在危险,有效提升操作安全性并降低事故风险。此外,系统设置了自动化禁行区域(no-go zones),提醒驾驶员避开高风险区域,进一步减少了叉车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
迈尔微视基于视觉技术的RTLS解决方案,通过精确定位和灵活硬件支持,提供了比现有方案(如蓝牙和UWB技术)更高精度、更低安装成本及更快部署的选择。同时,定位系统还可以与库位状态识别系统协同,实现货物放置位置的动态追踪,实时更新目标库位状态,避免无效操作,灵活调整任务分配和作业路径。
2、库位状态识别系统
迈尔微视采用RGB-D相机,提供库位的三维数据与颜色信息,自动识别货物有无、摆放规范性及异常占用情况。通过3D视觉智能AI系统,该方案还能区分货物类别,并将数据输出至调度系统,完成更加智能化的出入库操作。
核心特点包括:
• 全面监测:采集库位的三维数据与颜色信息,结合AI技术,精准识别库位状态。
• 简易部署:算法置于相机端,无需外部工控机,降低部署和维护成本。
• 灵活通讯:支持TCP/IP、UDP、HTTP等通讯方式,通过JSON格式实时上报数据至控制系统。
• 高效调度:实时传递库位状态信息,助力调度系统快速分配任务,提升作业效率。
3、RTLS与库位识别的协同
通过RTLS定位系统与库位状态识别系统的深度协作,迈尔微视解决方案实现了叉车、货物和库位的统一管理,提升了作业调度的精准性和效率。
• 定位与识别一体化:系统实时同步叉车位置与库位状态,实现货物动态追踪,确保操作中货物的安全与准确管理;通过三维数据和定位信息的无缝集成,显著提升库位状态的可视化能力。
• 动态调整任务路径:基于实时更新的货物和库位信息,系统能够灵活调整叉车的作业路径,避免库位冲突和误操作;有效减少叉车空载运行时间,提高整体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全面优化库位和设备的使用率,提升仓库空间的利用效率。
来源:互联网
分享:物流技术部 薛晓梦
编辑:朱淳熙
审核:黄晓雷
投稿邮箱:zhuchunxi@sxthl.com
投稿电话:8695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