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坚持问题导向,赴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产品经销场所等抽取样车,加大对舆论关注度高、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等车型的抽查力度。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6月12日主持召开部务会。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第十四次专题学习精神,扎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交通运输领域落地落实,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培育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要着力打通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在转化源头、转化对接、转化应用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自主攻关技术和产品在规模化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
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中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成立大会。成立中试标委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以标准引领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标委会主要负责制造业中试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行业应用等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秘书处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据国务院国资委消息,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特训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班。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谭作钧表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特点,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强化人才支撑保障。要聚焦培训目标,提高培训成效,着力提升参训学员的前沿技术洞察、系统架构设计、场景创造能力,加快培养一批能够推动AI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首席架构师。
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自动驾驶风险的风险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专利公布。摘要显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快速确定导致驾驶风险的风险源,有助于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多变的路况下及时做出安全决策,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日前,英伟达宣布 NVIDIA DRIVE 全栈式辅助驾驶软件平台已全面投产。该平台与 NVIDIA 加速计算技术相结合,为汽车行业提供了 AI 驱动的移动出行坚实基础。NVIDIA 的三个计算平台方案增强了 NVIDIA 的全栈式端到端辅助驾驶软件,该方案涵盖整个智能汽车开发工作流,旨在应对与大规模安全部署辅助驾驶相关的挑战。
6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长城汽车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电池降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专利摘要显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降温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控制压缩机以最优的转速工作,防止对压缩机造成损害,从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今年以来,长城汽车新获得专利授权1247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8.45%。
从菜鸟获悉,6月16日,菜鸟香港eHub全面接入RFID(无线射频识别智能芯片),成为香港首个RFID全场景覆盖的智慧货运中心。RFID技术融入智慧货运中心的卸货、安检、存储、打板至出库全场景后,菜鸟香港eHub处理包裹的时效较传统货运中心可提升30%左右。此次升级后,无感自动入库流程最快仅需1分钟即可完成精准定位,且自动读取技术已全面取代人工PDA扫描。同时,通过API对接的货主可实时查看货物动态,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9.5%。在RFID技术的加持下,即使在电商大促高峰期货量压力下,菜鸟香港eHub仍能保持高效运行。
6月16日,一汽解放与厦门建发股份在厦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国际化投资、车辆采销、物流仓储、大宗供应链等方面开展多层级具体合作,共同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双方互惠共赢,推动一汽解放国际化战略和厦门建发股份全球化战略落实。
6月17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货车司机接诉即办工作推进会,在交通运输部党校召开。会议着重强调,当前,货车司机接诉即办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强体系、抓规范、提“三率”,持续推进热线系统、服务质效、人员队伍“三个升级”,让12328热线真正成为货车司机反映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的“主渠道”“主平台”。
为确保货车司机接诉即办工作取得实效,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一是系统升级:打造全国“一张网”高效运行;二是办理质效:提升诉求解决质量;三是力量支撑: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四是调度点评:强化监督考核;五是源头治理:推动问题未诉先办。
6月19日,红旗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成功通过氢耗与续驶里程关键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红旗氢燃料电池系统在稳定性和能量管理精度等维度均表现优异,成功通过测试,且相比整备质量更小的竞品实现了15%的氢耗降低,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具身智能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正逐步展现出其在物流领域的巨大潜力。从单一的机器人配送到复杂的物流系统优化,具身智能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为物流行业带来全方位变革。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也迈入了新的阶段。从早期的单一智能化功能,如服务类机器人的点到点配送、迎宾导览等,到现在的能够完成特定场景下的单一动作,机器人技术正逐步向跨场景、跨任务的复杂模式下的通用人工智能阶段迈进。
具身智能作为未来机器人的重要发展方向,其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型训练、算力解决以及市场需求释放等方面。然而,随着国家对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整个社会对机器人接受程度的提高,具身智能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具身智能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探索
1、汽车制造下的柔性分拣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具身智能的应用为柔性分拣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传统的自动化技术或工业机器人技术在面对非结构化场景时具有一定的挑战,而具身智能结合语义信息、端到端的算法以及智能的视觉识别技术,能够赋能汽车领域零件的分拣、物体的搬运以及精细化的装配,推进汽车总装工序智能化的改造。
2、汽车物流仓储场景下的智能化改造
在汽车物流仓储场景下,通过共建汽车物流具身智能实验室,进行多模态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训练。通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逐步实现汽车零部件智能仓储的智能化改造,并结合物流小车完成分拣与运输的一体化作业。
3、写字楼无人驿站+机器人运输的创新实践
在写字楼这一复杂的快递场景下,探索了写字楼无人驿站+机器人运输的创新模式。通过无人驿站整合所有到站快递,并利用机器人将快递配送到每一个工位上,实现了快递驿站整合与机器人配送的无缝衔接。
为了支撑具身智能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中科源码构建了自己的一系列技术底座。从视觉模型的分割到汽车零件的泛化抓取,再到具身智能泛化抓取的数据模型构建,中科源码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此外,中科源码还在自研类人形的机械臂和灵巧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中科源码正致力于研发能够适应工业场景下高负载、高感知精度的一款灵巧手,以满足物流场景下对机器人上肢操作能力的需求。中科源码致力于服务机器人通用操作系统研发。自研的单板双系统操作系统,可在一个主控板上同时运行 Linux(用于算法和决策)和安卓或鸿蒙系统(用于人机交互),降低硬件成本和复杂度,有望解决 “卡脖子” 技术问题。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零部件的包装技术和成本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促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我们将于7月举办“2025汽车包装全流程降本增效与汽车行业包装数字化、柔性化包装技术研修班”。此次活动将为您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行业领先技术和最佳实践的难得机会。
时间:2025年7月16日-18日
地点:上海
来源:互联网
分享:物流技术部 薛晓梦
编辑:朱淳熙
审核:黄晓雷
投稿邮箱:zhuchunxi@sxthl.com
投稿电话:8695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