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下午4时,公司三楼会议室洋溢着一派活力氛围。一场由物流工程室员工自发组织的"跨界成长"学习分享交流会在此展开,这场不设主题限制、不划知识边界的思维碰撞,让团队成员在专业深耕之外,解锁了多元成长的无限可能。

兴趣驱动,构建多维能力拼图
不同于传统培训的单向输入模式,本次分享会彻底打破岗位界限。参与员工基于个人兴趣领域自主选择课题,既有深耕汽车物流行业的智能调度算法研究,也包含电磁原理与应用探究。廉鹏系统解构《仓储控制系统及调度算法策略》的技术内核;崔佳宝通过《电磁铁原理与应用探究》,将基础物理学原理引入设备升级方案;孙小宁介绍了在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财务知识。充分展现了技术团队"T型人才"的成长追求。
实例赋能,让知识落地生根
针对首轮分享中理论浓度偏高的情况,康海军在总结环节抛出"场景化学习"进化公式:"从办公室到车间,需要跨越的不仅是物理距离,更是认知转化力的跃升。"他倡议建立"学习-实践-复盘"的螺旋进化机制,鼓励将理论知识和前沿技术,植入到实战场景中。这种"带着现场温度"的知识转化,正在将技术团队的认知优势淬炼为可落地的战略资产。
构建学习型组织新生态
当学习成为习惯,每位员工都将是行走的智库。部门将固化每周一次的"跨界成长"分享机制,并逐步开放参与边界,不局限于部门内部成员,吸引全公司的员工参与进来,真正将个人知识沉淀转化为组织智慧资产。
此次分享会将打开物流技术团队的知识视界,更在推进全员成长的过程中埋下一粒种子。当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新发源地,当每次学习都能催生实践价值,物流工程室正在用行动作答: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真正的竞争力源自每个细胞持续进化的生命力。
(来源:物流技术部 薛晓梦)